台灣邁入高齡社會,老人天天往醫院跑!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,去年就醫的老人使用口服錠劑、膠囊量高達62億顆,平均下來每人每年吃掉2045顆藥,等同一天吃掉5.6顆藥,相當驚人。
根據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健保署資料顯示,去年就醫老人平均門診26.35次,用量最多和金額最高前10名藥品,心血管用藥占一半以上。若整理用藥扣掉針劑,光是錠劑、膠囊等口服輸送帶藥就有62億顆,平均每位老人每年吃下2045顆藥,每天約吃掉5.6顆藥。
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,過去有研究發現,吃5種藥以上的老人比例高達9成,輸送設備且其中三分之一更長達半年。
輸送帶在各行各業使用的廣泛性在此小編就不進行一一的列舉。對於每個使用輸送帶的企業來說,在使用輸送帶的一個關鍵的步驟便是對輸送帶的正確選型。以下是選擇正確的輸送帶類型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分析。輸送帶能夠實現傳輸效率的提高。一個設備要想讓其發揮工業價值,就需要對設備的類型要選擇正確。在眾多的輸送帶類型中,有鋼絲繩芯輸送帶、耐高溫輸送帶、耐熱輸送帶和耐酸堿輸送帶。在使用之前需要正確的瞭解對應輸送帶的特點。要如何能夠實現輸送帶使用壽命的延長。這一點道理很簡單,如果你使用普通輸送帶去實現高溫物質的運輸,使用普通輸送帶去實現酸性或者鹼性物質的運輸。那麼輸送帶的使用壽命一定會打折扣。
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,老人會吃這麼多藥,是因為共病多,幾乎每種病都要吃藥,且老人因為輸送機某種疾病引發頭痛或副作用時,就會加掛另一科,造成服用藥量增加。
陳亮恭也提醒,不少人服用西藥後,會出現抗膽鹼作用,包括口乾舌燥、頭昏腦脹和排便不順等狀況,甚至可能因此出現走路不穩,引發跌倒骨折,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腦部運作提升失智風險。